从“牌友”到图书馆“馆友”
走进浙江省长兴县图书馆,醒目的“农民工知识走廊”便映入眼帘。在这个专为外来务工人员设置的知识走廊中,摆满了《成才与就业》、《法律与生活》、《科学大观园》等数百种书籍、杂志、报刊。知识走廊的边上是图书馆的报告厅,这里既是“新市民天天公益影院”,又是“农民工大讲堂”。报告厅门外的公示栏,是农民工和图书馆互动的地方,他们可以根据喜好来点播电影和讲座内容。
“以前下工早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打扑克‘斗地主’,或者窝在小网吧里上网,现在可以在图书馆免费看电影、看书、听讲座,学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来自安徽的小孙初中毕业后到浙江务工,几个月前和朋友来了一次图书馆后,便喜欢上了这里,有空就“泡”在这里。“看书听讲座长了不少见识,现在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生活更有规划更有信心了。”
“节假日和晚上是农民工知识走廊最热闹的时候,不少下工后的农民工会来到这里看书读报、看电影、听讲座。有时候讲座开讲时,走道上都坐满了人。”长兴图书馆副馆长黄祁说,为方便农民工借阅,图书馆还建立了120余个企业分馆,所有图书馆都对农民工实行“零门槛”,不需要任何证件即可阅读全部文献资料。
除了免费借书、看电影,图书馆开设了“农民工大讲堂”,面向农民工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内容涵盖法律法规、文明礼仪、安全生产、艺术欣赏等。2006年至今共举办各种读书培训活动239场,播放公益电影1751场次,受益农民工78000余人次。
“螺丝钉”变为文艺之星
来自山西省定襄县的张家齐是海信惠而浦公司的文艺明星,经常代表公司甚至代表长兴县到外地参加歌唱比赛。他2009年6月来到长兴,去年他和同伴在长兴电视台《我想上春晚》上以一曲《春天里》成名。
“以前觉得在外务工就是在流水线上做工,像螺丝钉一样。现在公司为员工建了音乐室、舞蹈室,我们下工后可以去唱歌、跳舞,这是以前想不到的。”张家齐说,从家里出来后,他也去过很多地方,但是能给农民工搭建舞台的,却是第一次碰到。像海信惠而浦一样,长兴的不少企业都开始注重员工的精神文化建设。
长兴县文广新局局长陈亦祥介绍,政府、企业、职工三级联动,将文化送进企业、融入生产生活,丰富了农民工业余生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企业从设施、场地、经费等方面加大投入,鼓励农民工开展文艺活动。目前,全县已拥有企业自发组建的文艺团队120多个,其中百叶龙舞蹈队还参加了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天安门广场核心区的演出。
“有了图书馆、舞台和演出,农民工打牌的人少了,读书看演出的人多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增强了。无论是农民工个人发展,还是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都从中获益。”陈亦祥说。
去剧院听戏不再是奢望
“大剧院影城落成时,晚上经常有外来务工者过来参观,他们站在门口仰着头充满期待,却犹豫着不敢走进来,那种眼神让我们太难受了。”在长兴县大剧院,影城一位负责人回忆说。
作为大剧院影城的建设者,他们也有分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权利。自2008年开始,长兴推出“影城过新年,他乡更有情”活动,每年从小年夜到正月初六,留在长兴过年的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每人都会收到一份邀请函,到长兴大剧院影城免费观看电影;一年一度的长兴新年音乐会,也会每次邀请60名农民工代表走进大剧院欣赏高雅艺术。
“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补助,用于为农民工和特殊群体提供公益票。”长兴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杨明珠介绍说。长兴大剧院每场演出配售160张低价公益票,发放64张赠票,占总门票的19.6%。5年来财政累计补助243万元,享受到公益票和赠票的农民工达到54000多人次。“五一”“十一”的专场文艺汇演,都会以县主要领导的名义邀请节日期间坚守一线的农民工免费观看,节目内容涵盖大型歌舞、交响乐、话剧和各类经典戏曲剧目。
长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庆忠也表示,大书房、大殿堂、大舞台和大品牌的建设,让农民工免费、零门槛进入这些载体当中,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抽样调查显示,今年,长兴县87%的农民工选择回到原企业上班,43%的农民工把亲友从家乡带到了长兴就业。
来源:《光明日报》(2011年11月04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