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大力推进学科交融 培育社科竞争优势

2011年09月03日 11:46 管理员 点击:[]

一、学科交融和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现代社会科学在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学科系统。各个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问题域和研究范式。在专业学术分工不断加强的趋势影响下,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淡薄。另一方面,解决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具有动员整体性知识的能力和机制,通过推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和一体化的范式具有越来越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国际社会科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在若干重大的基础性社会理论问题上,来自各个学科的社会科学家开始合作研究。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围绕心灵、意志、精神、人类合作与竞争、人类学习和决策等重大基础性问题,不仅社会科学家而且自然科学家也开展了彼此之间的合作。涉及包括经济学、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神经科学、计算科学在内的多个学科。这一研究趋势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判然有别的格局,引进了计算机仿真、社会实验等新的方法,以重大基础性整体性问题为导向,展开了多个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如,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的利他行为具有神经科学的依据,道德感也是进化的产物等等,这些研究一句解决了历代以来在学者之间争论不休的一些问题。

   最近几年以来,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趋势进一步加强。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间,在《科学》和《自然》两大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刊载的社会科学类跨学科研究的论文和评论已经多达百余项。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的研究机构主要有美国桑塔菲研究院、瑞士苏黎世国家经济实验室、斯坦福大学语言与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以及MIT的认知科学研究所等。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近年来一大批使用跨学科方法或从事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科学家陆续获得诺贝尔奖(据不完全统计,诺贝尔经济科学奖的约四分之一颁给了跨学科研究的成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各国政府对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和法国研究部都以递增的幅度加大了对相关领域的支持。在2004财政年度NSF向国会要求的41.1亿美元的研究及相关的活动(RR&RA)的预算中,7.65亿美元用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比2003年增加了16.5%,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基金总量的增长幅度,更是大大高于GDP增长幅度。这些经费分配在4个优先领域: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技术研究;纳米科学与工程;人类和社会的动力。

二、学科交融与跨学科研究的基本内涵

   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虽然非常活跃,但是至今为止在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为大家认可的概念域。尽管如此,从已经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的类型来看,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按研究领域所属层次划分大约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域:

――跨两个以上一级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合作研究:如神经元经济学、认知语言学、法经济学等;

――社会科学的超学科和元范式研究:讨论社会科学的共同基础和范式;博弈论作为统一社会科学分析方法的可能性,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的社会科学含义等;

――不同尺度下人类行为及其变化的自然科学研究:语言、认知、情感等的脑科学基础、文化演进与大脑进化的关系、人与环境变迁以及社会行为的生物学解释等。

从研究视角的角度定义跨学科研究的内涵,包括了四个方面:

――理论借鉴:理论借鉴主要指知识层次的互动,通常表现为新兴学科向已经成熟学科的求借和靠近,或成熟学科向新兴学科的渗透与扩张。

――方法交叉:有方法比较、移植、辐射、聚合等,这些通常发生在各学科之间,其中每一方面和环节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细致的内容。

――问题拉动:问题拉动是以较大的问题为中心所展开的多元综合过程,有纯粹为研究客观现象而实现的多领域综合,也有探讨重大理论问题而实现的多学科综合,更有为解决重大现实疑难而实现的各个方面的综合。

――文化交融:文化交融是不同学科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推进学科交融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单学科事业和研究方式,瞄准解决国家需要的复杂问题,汇聚众多学科的视野,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它要达成的目标首先是形成社会科学重大学术创新的前沿理论成果;其次是要面向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整体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案;第三是通过面向全局性和共同性问题跨学科研究,提升中国社会科学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能力。

三、浙江大学在推进学科交融方面的基本举措

1、  加强规划,明确基本领域

   跨学科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和庞杂,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可能将其覆盖,同时跨学科研究也必须长时间持续的资源投入和要素支持。因此通过规划来明确重点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十五中期开始,浙江大学开始寻求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竞争优势,寻求工作的突破口,三年多以来逐渐明确了若干重点发展的跨学科领域和方向。在刚刚定稿的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继续稳定推进学科性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加强一级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和超学科研究,在语言与认知、演化社会理论、创新管理、文化间关系等领域上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

2、构建学科交融的平台。

   利用211工程和九八五建设的重要契机,先后成立了语言和认知研究中心、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脑科学研究中心、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等跨学科研究的组织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在社会科学基本范式、方法论、基本架构、限度等方面开展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如《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人类的趋社会性研究》等著译作。在跨学科范式、隐喻认知、法经济学、演化社会理论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特色。

3、建立学校跨学科交叉研究基金

   从2006年开始,学校从自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建立交叉研究基金。首批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鼓励各大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研究。其中文理交叉研究是资助的重点,已经将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数字化理论与技术研究、语言、认知与社会(隐喻认知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人类合作秩序发生及演化的神经、心智基础)、数字媒体交叉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集成研究、健康社会与休闲发展研究六个领域列入首批申报指南。经过专家评审有7个项目纳入资助计划,重点项目资助强度在20到50万元,一般项目在10万元左右。

这个基金覆盖了全校各个学科,其中面向社会科学部分的经费大概在五分之一左右。申请资助的绝大多数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

4、推行青年教师跨学科交叉学习计划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学校启动了“青年教师跨学科交叉课程计划”。学习制定和实施该计划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跨学科课程的交叉学习,使教师对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关性,现有交叉结合情况,前瞻性问题和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等都有系统性、综合性的了解,从而培养青年教师具有交叉学习的自觉意识,拓展教师的学科思维,开阔教师的研究视野。二是通过交叉学习计划的实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多学科交叉和交流的学术氛围,进一步促进自然科学领域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学科之间的沟通、融合和渗透,推动不同学科间教师开展科研合作,提高协作攻关的能力,推进产生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亮点,促进学术创新和交叉性研究成果的涌现。计划主要分为“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性交叉学习培养计划”和“教师综合性交叉学习培养计划”两个部分。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跨学科交叉课程学习计划,学校在业绩点、特殊人才选拔、荣誉评审、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激励。

此外,学校通过定期举办面向全校个学科的跨学科论坛(西湖论坛)和周末午餐会的形式,积极营造学科交融的浓厚氛围。目前为了进一步鼓励跨学科研究,学校酝酿设立交叉研究专项成果奖励等。

  在下一个阶段,学校重点要做的工作是深化改革消除目前的学科体制对学科交融形成的严重制约。

上一条:重庆工商大学举办学术讲座申请表 下一条:我校主渠道科研项目、科研获奖规范名称一览(news)

关闭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