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秉承传统、服务地方

2011年09月03日 11:46 管理员 点击:[]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四川师范大学在“十五”期间制定了“秉承传统、服务地方”的工作思路,以传统优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全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以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需求形成科研新的增长点。

一、发扬蜀学优良传统,提升全校科研水平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我校特别关注对区域文化的研究。为此,重点建设了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来通过对该“中心”的建设,搭建了跨学科的研究平台,依托基地与多学科的力量,承担了多项国家、部省级课题,取得的成果如《杨升庵丛书》、《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长江文明》、《古代的蜀国》、《巴蜀文化系列丛书》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年来通过对蜀学的研究,组织科研团队,加强联合攻关,不断凝炼学科方向,不仅开创了科研的新局面,而且张扬了蜀学朴实的学风,由此带动了全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并为其中优势学科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一些新的学科增长点,优势学科如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中国近现代史等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优势。中国古代文学由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选学与唐代文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等创立,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其中辞赋学方向形成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辞赋研究团队;唐代文学研究则先后推出了《校笺》、《韩愈全集校注》(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优势学科的发展往往会带动相邻学科,该专业所在文学院近三年来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11项,多为年轻博士,承继了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进而提升了全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

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形成新的增长点

作为省属重点大学,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以地方发展进程中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四川的构建献智出力,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校制定了以自觉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来形成科研发展新的增长点的工作思路。

我校谢元鲁教授为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提出了“由政府主导,结合成都特色历史文化,实行市场运作,以文化提升经济”等可行性建议,即依托省花博会建立以川西民居文化、乡村园林文化及花卉文化为主体的综合性休闲乡村旅游景点,该建议已被采纳实施,花博会周边农村现已建设成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开创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不离开土地”的新模式。近日,谢教授被中央统战部等部门授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再如,我校专门组建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移民文化研究所”,主要致力于当代水库移民研究。该研究所在《三峡外迁移民在安置地社会融合与稳定研究》方面的选题,先后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科研项目。目前,该所的阶段成果已汇编成册,提供给相关部门,受到高度评价和重视。在“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建设中,按照“广泛联系,以流域带动地区,辐射西南”的建设思路,在西南各地学术界建立了基地的分支机构,各地按照“共同投入,以科研项目加强联合,以科研成果促进共同发展”为基本方针,开展科研,促进带动了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注重民族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作为师范大学,教育研究在我校已有40多年历史,我国教育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刘绍禹任第一任教育系主任,著名人类学家李安宅先生早年在藏族聚居的康巴与安多地区深入考察多年,研究藏文化与教育,其成果至今仍有很高学术价值,为我校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倡导既立足西部尤其是民族地区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又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关注应用,立足地方,为地方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其研究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发展民族教育和基础教育,是促进四川和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调动其他学科的资源进行跨学科研究,引入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方法,主要以藏文化区域为主,以众多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教育现实问题为突破口,研究多元文化价值认同与差异,教育的反贫困功能与途径以及我国藏区学校教育对中华民族共享文化建设功能等,形成了特色。如《文明的困惑――藏族教育之路》、《错位与抉择――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和路向》等成果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我校承担的联合国计划发展署课题《利用远程教育提高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教师素质模式研究》总经费300万美金,课题的开展对全省乃至西部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校将继续贯彻“秉承传统、服务地方”的科研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坚持已有特色,提高研究水平,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条:重庆工商大学举办学术讲座申请表 下一条:我校主渠道科研项目、科研获奖规范名称一览(news)

关闭

图文资讯